卡波西肉瘤

卡波西肉瘤

概述:卡波西肉瘤(Kaposis sarcoma)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(Multiple idiopathic hemorrhagic sarcoma),是多中心性血管性肿瘤。临床少见,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,亦常见于艾滋病患者。临床早期以肢体等处的有色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,逐渐发展成大的斑块或结节,可伴有明显的局部水肿和内脏损害。放射治疗敏感,可配合手术和化疗等治疗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    1.非洲皮肤卡波西肉瘤(african cutaneous kaposi sarcoma)  常见于20~50岁的男性,此型Kaposi肉瘤流行于热带非洲。
    2.非洲淋巴结病性卡波西肉瘤(African lymphadenopathic kaposisarcoma)  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不明,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:
    1.基因易感性。
    2.地理环境因素  如寒冷等外界环境影响。
    3.内分泌紊乱。
    4.病毒感染  近年在各型肿瘤内均可查到巨细胞病毒。
    5.细胞免疫缺陷  艾滋病的Kaposi肉瘤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破坏CD4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缺陷所致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已在艾滋相关Kaposi肉瘤、非洲流行性Kaposi肉瘤及地中海型Kaposi肉瘤中分离出标志人类疱疹病毒8的疱疹病毒样DNA序列,高度提示其对Kaposi肉瘤的发病作用。
    肿瘤由纵横交错的梭形细胞、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中的血管结构组成。梭形细胞的胞核大小不一,形态各异。早期的组织象可见肉芽组织中出现的向血管腔突出的内皮细胞,并有溢出的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。晚期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,与一般肉瘤不易区分(图1)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可分以下5种亚型:
    1.经典型卡波西肉瘤(classic Kaposi sarcoma)  早期损害最常见于足趾及跖部,呈淡红色、紫色或蓝黑色斑和斑片,并扩展和融合形成结节或斑块。有橡皮样硬度,看起来像暗紫色血管瘤。患肢可有水肿。以后斑块和结节亦可发生于臂部、手部,甚至扩展至颜面、耳、躯干或口腔。特别是软腭。病程呈缓慢进行性,可致下肢显著增粗。疾病早期,皮损可周期性缓解,结节可自然消退,遗留萎缩性和色素增深的瘢痕。胃肠道为最常见的内脏受累部位。肺、心、肝、结合膜和腹部淋巴结亦可受累。骨骼改变有特征性和诊断性。骨受累表现为骨质疏松、囊肿和骨皮质侵蚀。骨骼损害为疾病广泛播散的指征。本病进展缓慢,内脏及淋巴结罕受侵,预后较好。
    2.非洲皮肤卡波西肉瘤(African cutaneous kaposi sarcoma)  常见于20~50岁的男性,可见四肢出现结节性、浸润性血管肿块。此型Kaposi肉瘤流行于热带非洲。呈局部侵袭性。常伴发下肢显著水肿,骨受累。
    3.非洲淋巴结病性卡波西肉瘤(African lymphadenopathic kaposi sarcoma)  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,淋巴结受累,可有或无皮肤损害。呈侵袭性经过,往往在发病后两年内死亡。出现皮损前淋巴结,特别是颈淋巴结肿大。损害亦见于眼睑和结合膜,呈出血性组织团块并下垂。常伴发泪腺、腮腺和颌下腺肿大,与Mikulicz综合征相似。
    4.艾滋相关卡波西肉瘤(AIDS-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)  好发于头、颈、躯干和黏膜。皮损开始为1或数个红色到紫红色斑,继而迅速进展为丘疹、结节和斑块。损害较小,分布广泛,进展迅速。暴发性者则可有淋巴结和系统性受累。内脏受累,最常见者为肺(37%),胃肠道(50%),淋巴结(50%)。
    5.免疫抑制相关卡波西肉瘤(immunosuppresSion-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)  损害类似经典性卡波西肉瘤。发病部位差别较大。内脏受累比率不等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病情缓慢进行时,新结节不断出现并逐渐增大,可发生溃疡,甚至发生坏疽,需要截肢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    1.白细胞分类计数  淋巴系统受累时单核细胞增多,其次为嗜酸性白细胞增多。
    2.组织病理检查  真皮可见成团的肿瘤组织,肿瘤中有许多不规则的裂隙,腔内以内皮细胞增生为主,腔外有明显的红细胞,可见数量不等的梭形细胞,细胞核大,不规则,深染,有异型性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摄片:骨骼受累时可见骨质疏松、囊肿,甚或侵蚀皮质。

诊断

诊断:
    1.病史  患者有巨病毒、艾滋病病毒感染史,或外伤等。
    2.临床特点  老年人,发生于足趾、足弓部位的,多发性浸润性暗红色结节,易破溃,自觉疼痛。
    3.组织病理  提示为缺血性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淋巴管肉瘤  本病多发生于女性乳腺癌手术治疗后,皮损为蓝色或红色结节。组织病理检查为许多增生内皮的管腔,周围有淋巴细胞的灶性浸润,真皮内可有红细胞溢出。
    2.血管肉瘤  皮损为灰色、灰黑色或紫蓝色浸润性结节或融合性斑块,可伴有出血和溃疡。组织病理检查为真皮内有不规则的血管腔,内皮细胞增生,伴有异形性,部分可见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。

治疗

治疗:本病对放射线治疗敏感,亦可用电子束放射治疗。侵袭性损害可用化疗,以长春新碱,硫酸长春碱(长春花碱),放线菌D最好。0.1mg/ml长春新碱损害内注射,每次不超过3ml,每2周1次,可使肿瘤消退或好转,长达8个月~1年。此外可行手术或激光切除。亦可应用干扰素、西米替丁或采用放射疗法、化疗和免疫疗法联合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经典型卡波西肉瘤(classic Kaposi sarcoma)进展缓慢,内脏及淋巴结罕受侵,预后较好。非洲皮肤卡波西肉瘤(African cutaneous kaposi sarcoma),呈侵袭性经过,往往在发病后两年内死亡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